根據磨料磨具行業發展特點,結合我國現代磨料磨具企業在在高品質產品生產工藝、現代營銷戰略、現代集成制造技術、企業文化建設、信息化建設、環保和勞動安全等方面的社會化需求,以及我國不同層次的社會經濟能力及需求,對我國現代磨料磨具生產的發展策略進行探討研究,以期使中國由磨料磨具生產大國盡快成為磨料磨具生產強國。
一、磨具磨料行業發展概況
1、磨具磨料行業發展簡史
新中國的磨料磨具行業從零起步,從無到有,由小變大,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漸建立起相對獨立、完整的磨料磨具研發、制造、檢測體系,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后的十多年里,更是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國磨料磨具行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曾經大大縮小。但是,由于世界材料技術、機械加工工藝和技術,以及科研手段的迅猛發展,在世紀之交的一段時間里,國外磨料磨具行業發展迅速,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不斷涌現;而這個時期我國的磨料磨具行業正處于工業管理體制變革、企業轉軌變型、產業組織結構調整的階段,原有的產業布局被打亂,新的市場秩序正在探索建立,行業發展和技術進步一時處于停滯狀態,使得本來已經縮小的差距又被迅速拉大。
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磨料磨具行業是以原來第一機械工業部所屬的七家砂輪廠為主導廠,再輔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所屬的地方砂輪廠而形成一個磨料磨具制造體系。現在,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市場考驗、資源整合、兼并重組,原來的七家部屬企業除了在原國第四砂輪廠基礎上成立的山東魯信高新技術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外,其他幾家企業基本處于停滯或經營十分困難的狀態,其地處沈陽的國第一砂輪廠早已破產;國第二砂輪廠后來也成為上市公司,公司注冊文全稱“白鴿股份有限公司”,現在已經分解為幾個小企業,經營面臨困難;第三砂輪廠、第六砂輪廠并入第七砂輪廠后,未能解決其發展問題,幾次分分合合,大傷元氣,七砂集團也面臨破產,其生產經營部分也已經分解為幾個小的企業,憑借資源(主要是電價和原料)優勢艱難運行;而第五砂輪廠主要是生產制造硅碳棒產品,基本上已經不屬于磨料磨具行業的范疇。
改革開放后,我國涌現出了一大批民營磨料磨具制造企業,雖然這里面也不乏推動行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的優秀企業,但大量的民營企業僅僅是憑借其靈活的經營機制,依靠從原國有主導廠“挖”來的技術工人,在進行比較簡單的低檔次產品的重復生產和惡性低價競爭,使我國的磨料磨具行業仍然在總體上處于較低水平階段,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較低,即使是出口量較大的磨料產品,也往往是憑借廉價的資源和人工優勢,在為國外先進磨具制造企業提供廉價的原材料,F在,只有魯信高新依靠下大氣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經過六年的努力,終于走出了困境,同時具備了較大的發展潛力。
2、磨料磨具企業發展態勢
當前,世界經濟的發展取向和區域經濟結構正處于巨大的變動之中。在經濟全球化的驅使下,我國國家現代化及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國家整體技術水平和國民素質日益提高,國家綜合實力迅猛提升。我國的磨料磨具的生產企業為適應世界經濟一體化和擴大內需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企業重組、改制、改革、改造和產品結構的調整步伐也得到迅猛發展,國際化程度日益劇增。
建國60年來,我國磨料磨具生產企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逐步形成了產品種類齊全、具有一定綜合實力的磨料磨具生產體系。形成了以跨國公司和合資公司及小部分國內公司為主的高端磨料磨具生產企業,以國有大中型和部分原國有大中型改制的企業,及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大型民營和特色民營企業為主的中高端磨料磨具生產企業,和以中小民營企業為主的生產中低端磨料磨具生產企業三個層次。目前全國年磨料磨具產能已經具有相當大的規模,大部分產品領域生產能力過剩。概況地講,半個世紀以來,我國磨料磨具生產得到了大的發展,但是與國際頂級磨料磨具先進企業相比,則還有一定差距。
(1)總體工藝和裝備水平還有一定差距。我國磨料磨具生產企業經過近年來的發展,一些骨干企業的裝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部分工藝和裝備水平達到了與國際接軌的一流現代化水平,但總體總體工藝和裝備水平與國際磨料磨具先進企業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在生產工藝、自動化和設備及全廠信息集成化方面。
(2)過去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主要是一些技術含量低、附加值較小的產品,而核心的大型、高技術產品,競爭力還比較低。特別是固結磨具產品。但近年來,狀況有很大改觀,在磨料的部分領域,我國的已經有部分的高品質產品供應國內外市場。
(3)產出效益低下。先進國家磨料磨具生產企業的增加值率大體在50%到150%之間,最低的也在30%以上,我國磨料磨具生產企業只有5~20%,差距很大。勞動生產率差距更大,中國大部分企業只有5~30萬元人民幣/人,只相當于國外先進企業的10~15%。經濟效益低下。
(4)在磨料磨具的產品工藝、高端產品性能及新品研發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5)企業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差。我國磨料磨具新產品平均開發周期為18個月,產品的生命周期為10~15年。而國外已實現“三個三”,即產品的生命周期為3年,產品的試制周期為3個月,產品的設計周期為3個星期。
(6)企業規模結構不合理。從產業組織結構來講,我國磨料磨具生產企業企業規模組合極不合理,大型企業大而不強,產業帶動作用不大,小型企業小而不專,協作能力差,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陷入了膠著狀態。特別是大型企業的實力尚不能實現規;洜I和集團化運作,難以走向國外與跨國公司抗衡,, |